首先,不是所有F1赛车手的年薪都高,高的只是个别顶级赛车手。

以下是一份网传的F1赛车手的薪资表

但是相比普通职业,F1赛车手的收入就非常高了。为什么这么高?和这个运动对运动员严苛的选拔有关,毕竟,目前在册的F1赛车手只有100多名,但是每年能够参加F1比赛的只有22个人。物以稀为贵,赛车手同样。

第一、F1赛车手必须要有强大的身体素质。

车手在过弯时必须承受4个G的横向离心力,而在刹车时横向离心力将超过5个G,那时头部和头盔的重量会变成原来的5倍,达到25公斤左右,因此需要有特别强壮的颈部来抵抗离心力。(想象一下一个普通人的头上负重25kg是什么感受) 由此可见,就身体素质这一条就注定了,F1是一个只有一小部分精英才有能力从事的一项运动。

其次F1车手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极度发达的,以往操作F1的方向盘需要约30公斤的力量,即使今日的F1赛车使用助力方向盘来减轻车手负担,但是在高速时空气下压力的作用之下,转动方向盘仍是相当费力。而身体的耐热性对F1车手也是重要的,一般F1比赛时,驾驶舱内的温度就可高达50~60度,将近2个小时的比赛下来身体脂肪的消耗及脱水总和将超过4公斤,若是一般人在那样大量脱水的情况会造成休克,而F1车手却能准确的判断弯道、速度等。

如果头条网友驾驶过卡丁车的话,可以感受一下。而卡丁车对于F1赛车手来讲,那只是入门的玩具而已。

之前网上流传一种说法,可以开F1赛车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可以媲美航天员,但实际上,F1赛车手的身体素质要比航天员还厉害。毕竟,目前世界上上过太空的航天员就超过了500人, 在册的航天员就更多了。差距显而易见。

第二、及时有了比肩F1赛车手的身体天赋,但是还要有F1赛车手的临场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。

曾经在贴吧看过巴顿驾驶F1在银石的视频,制作组在赛道若干弯道弯心和发车大直路最佳行车线上,放置同等车长的障碍,障碍中间预留宽度,只能刚刚通过一辆F1,目测车身两边的空隙总和,不超过50~60厘米,赛车在赛道上刷圈速。最后没有一个障碍因碰撞和其它原因倒下,真是超神变态的精准。

第二个问题,F1车队如何赚钱?

可以肯定的是,F1车队不一定赚钱,毕竟这是一项烧钱的运动。

那么实现盈利的车队是如何赚钱的呢?主要从以下几个渠道:

1、冠名赞助商

比如法拉利的赞助商有壳牌、沃达丰、普利斯通 、玛涅蒂-玛瑞利 、Facom 、NGK 、依维柯等数十家,俨然就是一个移动的广告牌。F1车队可以自由跟企业协商赞助合同,在赛车和制服印上企业标志,以换取可观的经济回报。还是以著名车队法拉利为例,从壳牌石油公司 (Shell)、桑坦德银行(Santander)以及菲利普·莫里斯公司(Philip Morris)旗下的万宝路(Marlboro)这三家合作伙伴那里,法拉利车队每年能够获得超过2亿美元的赞助收入。

2、赛事的年终分红

年终分红奖金是在F1赛事的总营收中分配给车队的那部分,而总营收主要由电视转播权交 易、活动招待、赛事赞助以及由赛道方支付的费用组成。通常,赛道运营商要为每个比赛周末举办的单场比赛支付3,000万美元,但能获得门票收入作为回报。 F1各车队能够获得这些利润的60%多一点,这个数字在2013赛季是8亿美元。各个车队根据本年度成绩瓜分这8亿美元,但是法拉利凭借其在该运动中的特殊地位,另享5%的分成。比如说,根据2012年的成绩,迈凯轮,红牛等大车队的年度奖金在1亿美元左右,而法拉利获得1.7亿美元。

3、对自己相关品牌的宣传和品牌溢价

F1比赛这种顶级赛事,吸引着全球汽车爱好者及相关厂商的眼球。而诸如法拉利,梅赛德斯,路特斯,卡特汉姆,迈凯轮等汽车制造商在F1赛道的叱咤风云,为各自品牌在民用车的领域积累足够的情怀和粉丝,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品牌价值和品牌认可度。继而增加市场的销售量和盈利能力。

随着F1的全球化发展,目前中国也有了上海站的比赛,感兴趣的头条网友可以前去观看,体会现场那种风驰电掣。

文章视频图片来源自网络

广告

效果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