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业余足球裁判收入方面,5人制、8人制裁判每场收入有50元、60元、70元、80元不等。11人制主裁判,每场收入100元、130元、150元、200元不等。根据参赛球队竞技水平决定价格。全年业余足球比赛对裁判需求量很大,因为比赛是贯穿全年的,除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休息5天,其他时间每天都有比赛。

“从2006年开始组织联赛至今,我发现足球爱好者出现老龄化趋势,不论是球员还是裁判,年龄大多在30岁—60岁区间,就是30岁以下踢业余足球联赛的青少年很少。这种年龄断档的情况比较严重,反映出90后和00后很少有人踢球,不懂得足球比赛规则也当不了裁判。所以,30岁以下年龄段既是球员断档,也是裁判断档。”

从业余裁判吹成国家级裁判员

国家级裁判刘欢,曾经在沈阳业余联赛做了十年裁判,如今成为女超主裁,多次执法女足足协杯决赛。昨日下午3时,记者与刘欢取得联系时,她正在漳州执法全国女子足球乙级联赛。

刘欢,1986年生,大连人。2006年,刘欢进入沈阳市体校,一边踢球一边学习。毕业以后,刘欢在沈阳业余足球联赛开始长达十年的裁判生涯。刘欢告诉记者:“那时候场馆环境不好,没有现在这么多场地,更谈不上人造草皮。那时候踢联赛需要到处借场地,很不容易,我们经常去各家大学赶场。那时比赛很密集,周六周日至少14场比赛。十年下来,我执法过大约5000场比赛。”

还是足球队员的时候,刘欢就很喜欢做裁判。在业余足球联赛当裁判锻炼自己,后在沈阳市足协成为正规裁判。作为沈阳足协注册裁判,她报名参加中国足协比赛,最终顺利通过考核。刘欢起初是U14、U16联赛裁判,通过自己对足球的热爱与坚持最终成为女超主裁,她不仅是女足足协杯决赛裁判,也多次执法中国足协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总决赛。

69岁沈阳“名哨”

热爱远比收入更重要

张荣前,今年69岁,是沈阳业余足球联赛“名哨”,大家都称呼他“裁判大哥”。

张荣前告诉记者,对业余足球裁判没有更多要求,球场执法就是他对足球裁判的热爱,他愿意一直从事这项工作。“有的人学过裁判,也有裁判证,还有的人踢过球,没有裁判证,也愿意做裁判。对于业余比赛来说,裁判证与裁判等级并不是最重要的,现场执法能力才是关键。”

沈阳业余足球队每年参与公益性质的中国职工业余足球联赛,全国总决赛经常出现沈阳裁判的身影。“我们经常派出裁判参加国际友谊交流赛,或者其他全国性质大赛。最近沈阳有大学举办全国校友足球赛,也是我们现场执法的。我们还到过锦州、盘锦,最远去呼伦贝尔执法比赛。”

沈阳业余足球裁判的发展,是随着业余足球发展壮大的,裁判员的需求量逐年递增。在韩日世界杯期间,沈阳业余足球热度持续升温。“当时业余裁判很少,我也是最早一批。因为受到场地限制,裁判员需求不是很多,一场比赛经常连边裁都没有。就是在这种环境下,我开始执法业余足球比赛。我执法过沈阳所有场地的足球比赛,所以很多球员都认识我。沈阳足球裁判的发展,是被业余比赛带动起来的。当时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在沈阳师范大学场地做裁判,找了学生们来做边裁,逐渐把他们培养成主裁。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执法中甲、中乙,实际上他们最初是从我们这里走入裁判生涯的。”

张荣前说:“作为兼职副业,裁判员拥有不错的收入。现在各地价格不一,每个联盟裁判费也不尽相同。我在沈阳所有业余联赛都当过裁判长。无论铁西、皇姑、苏家屯,还是其他地方。我做主裁每场130元—150元,他们做边裁每场60元—70元。这是11人制的价格。如果8人制足球,那主裁每场100元,边裁每场50元。我们业余足球裁判年收入最多的6万多元。如果你也想做这一行,首先必须得有这个爱好,如果只当做兼职赚钱,那就失去了意义。”

“我们联盟每年都有相关统计,有位优秀的裁判员叫熊建国,夏季联赛从4月1日到10月31日执法多达300场,大家送他外号‘熊三百’。一般情况下,稍微好点的裁判是280场左右,也有不到100场的裁判。执法水平高、业余时间多的裁判大家都愿意用,而水平不行的裁判也会逐渐被淘汰。”

做业余足球裁判,球员犯规是家常便饭。“判罚争议最大的就是业余足球。现场没有摄像,也没有回放,所以有的关键球判罚,很容易产生争议分歧,甚至会有球员对裁判不满,这也给裁判工作带来很大压力。”

辽沈晚报记者 康科峰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